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丙酸乙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由丙酸与乙醇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丙酸乙酯。
Title:Food Additive Ethyl Propion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X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丙酸乙酯(Ethyl Propionate)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在1954年至1994年间经历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化学性质、安全性评估以及实际应用四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在1950年代初期,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需求显著增加。丙酸乙酯因其独特的香气和稳定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在1960年代,食品科学领域开始关注如何通过化学合成方法提高其产量,这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水果香味,广泛用于调味剂和防腐剂。其分子结构简单,易于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因此在食品加工中有重要价值。
在1954-1994年间,大量研究表明丙酸乙酯对人体无明显毒性,但仍需谨慎使用。研究者们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其急性毒性较低,并未发现致癌或致畸效应。
丙酸乙酯不仅被用作食品中的增香剂,还常用于医药和化妆品行业。尤其是在面包制品中,它能够有效抑制霉菌生长,延长保质期。
通过对1954-1994年期间丙酸乙酯的研究回顾可以看出,该物质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更高效生产工艺的开发以及环境友好型替代方案的探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