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射频识别的中药(中成药)生产追溯系统中标签的应用规范,包括标签的类型、格式、数据内容及应用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中药(中成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及相关追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Title: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 of RFID-based TCM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Production Traceability System - Part 3: Label Appl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YNZYC 0098-2023《基于射频识别的中药(中成药)生产追溯系统 第3部分:标签应用规范》的新版标准中,与旧版相比,条文4.2.3关于“电子标签数据容量要求”的规定有了显著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关系到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子标签以满足中药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存储需求。
根据新版标准的规定,电子标签的数据容量应不低于128位,并且需要具备足够的冗余空间来支持未来可能增加的信息类型。例如,在中药生产过程中,除了基本的产品信息如生产日期、批次号外,还需要记录更多的动态信息,比如环境温湿度监测值等。因此,标签不仅要有足够的存储空间,还应该能够适应多变的信息格式。
那么,如何正确应用这条规定呢?首先,企业在选择电子标签时,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需求以及未来的扩展性。这意味着不仅要评估当前所需存储的数据量,还要预测未来可能会产生的新增数据种类及其大小。其次,要确保所选标签的技术参数符合标准要求,特别是对于数据读取速度、写入次数等性能指标,因为这些都会影响到整个追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还需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加密技术,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或篡改。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确保所有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并及时更新软件版本,以应对新的安全威胁。
总之,理解并合理应用新版标准中关于电子标签数据容量的要求,有助于构建一个高效、稳定且安全的中药生产追溯体系,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