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射频识别的中药(中成药)生产追溯系统中读写器的应用要求、功能规范、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中药(中成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射频识别读写器的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
Title:RFID-based Traceability Syste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ent Medicine) Production - Part 2: Reader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未提供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YNZYC 0097-2023 基于射频识别的中药(中成药)生产追溯系统 第2部分:读写器应用规范》中新旧版本在数据传输模式上的变化为例,展开深入分析。
在旧版标准中,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的是单一的全双工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实现较为稳定的通信,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尤其是在大规模并发操作时,容易导致系统整体性能下降。新版标准对此进行了优化,引入了半双工和全双工混合的工作模式。具体来说,在高频段工作时,读写器优先使用半双工模式以提高数据吞吐量;而在超高频段,则切换至全双工模式以确保远距离传输的稳定性。这种灵活切换的机制显著提升了系统的适应性和效率。
以某中药生产企业为例,该企业原先采用旧版标准的读写器进行生产线上的产品信息采集。由于生产线上的设备数量较多,同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标签读取任务,经常出现数据拥堵的情况。升级到新版标准后,通过合理配置读写器的工作模式,不仅解决了拥堵问题,还使每台读写器的最大处理能力提升了约40%,大幅缩短了单个产品的数据采集时间,为后续的自动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企业在实施这一改进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天线类型和布局方案,确保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信号覆盖范围满足需求;其次,应对现有系统进行兼容性测试,避免因模式切换带来的意外中断;最后,定期对读写器固件进行更新,以充分利用新版标准提供的新功能和性能提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TYNZYC 0097-2023》中关于读写器数据传输模式的调整,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对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助力。企业应充分理解并利用这些改进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应用,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