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大斑病测报的术语和定义、测报内容与方法、数据处理及预测预报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玉米大斑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orecasting and Reporting of Corn Large Spo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NYT 3546-2020《玉米大斑病测报技术规范》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NYT 3546-2020 是中国农业行业标准,规定了玉米大斑病测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该标准旨在帮助农业技术人员准确监测和预测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其典型症状包括叶片上出现长条形或椭圆形的褐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导致产量下降。此外,病斑还可能蔓延至茎秆和果穗,进一步加重损失。
根据NYT 3546-2020,田间调查需遵循以下步骤:
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 = (调查总病斑面积 / 调查总叶片面积) × 100
通过病情指数可以更直观地评估病害的严重程度。
根据NYT 3546-2020,玉米大斑病的测报周期一般为7-10天。在病害高发期,建议缩短测报周期以及时掌握病情动态。
预测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趋势需要结合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及历史数据。常用的预测方法包括:
NYT 3546-2020推荐以下防控措施:
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是在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即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5%-10%时。此时喷药效果最佳,能有效控制病害扩散。
农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学习NYT 3546-2020标准:
NYT 3546-2020仅适用于玉米大斑病的测报,不适用于其他作物的病害测报。针对其他作物的病害测报,应参考相应的行业标准或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