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原则、适应症、剂量与用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处理。本文件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以及相关单位在狂犬病预防和控制中的被动免疫操作。
Title:TCADERM 3050-2023 Standard for the Use of Rabies Passive Immunization Ag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TCADERM 3050-2023 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规范》中新旧版本的一个重要变化——关于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部位的选择。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注射部位并没有特别具体的要求,仅提到需要选择肌肉注射。而在新版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注射部位。具体来说:
1. 对于成年人(通常指体重超过40公斤),推荐将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到大腿前外侧肌群。这一改变主要是基于解剖学上的考虑,大腿肌肉体积较大,能够更好地容纳所需的剂量,并且减少了对其他重要器官的影响。
2. 对于儿童及青少年(体重低于40公斤),则建议将其注射到上臂三角肌。这是因为儿童的肌肉组织相对较小,上臂三角肌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既能保证药物的有效吸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
这种调整不仅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也增强了疗效。通过精确地选择注射部位,可以确保药物被充分吸收,从而更快地产生保护作用。此外,这样的规定也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总之,《TCADERM 3050-2023》中关于注射部位选择的新规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进,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一标准,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