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中荧光物质的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新鲜或干燥食用菌中荧光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Title:Detection of Fluorescent Substances in Edible Fung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NYT 1257-2006 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指导食用菌中荧光物质的检测方法。以下是关于此标准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NYT 1257-2006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标准,主要规定了食用菌中荧光物质的检测方法。荧光物质可能来源于添加剂或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物,因此其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荧光物质可能是由于不规范的生产或储存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物质引起的。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检测荧光物质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步骤。
根据NYT 1257-2006标准,主要采用紫外灯照射法进行初步筛选,然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进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区分天然荧光物质与外来污染源。
在紫外灯下观察食用菌表面是否有异常的荧光现象。如果发现明显荧光,则需进一步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认具体成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天然成分也可能产生荧光,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有害。
一旦检测结果显示荧光物质超标,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追溯问题来源。同时,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改进生产工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必要时可联系相关监管部门进行进一步调查。
该标准适用于大多数常见食用菌品种,但对于一些特殊种类(如野生菌),可能需要额外的检测方法或参考其他标准。
企业应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如紫外灯、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并培训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执行检测任务。此外,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保持检测能力。
检测结果通常以荧光强度或特定物质浓度表示。若结果低于限值,则认为符合安全要求;若超出限值,则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