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油天然气钻井管具上扣、卸扣机器人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文件适用于石油天然气钻井作业中用于管具上扣和卸扣操作的机器人系统。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obotic Systems for Make-up and Break-out of Drilling Tubulars in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Dril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E10
国际标准分类号:75.1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ZSA 189-2023石油天然气钻井管具上扣、卸扣机器人技术要求》中“安全防护功能”这一条为例,探讨其在新旧版本中的变化及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假设为TZSA 189-2018)中,对于安全防护功能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出设备应具备基本的安全保护措施。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条有了更具体的规定:要求机器人必须配备多重传感器系统,用于实时监测工作环境和操作状态,并在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自动停机并发出警报。此外,还增加了对紧急停止按钮的具体位置、标识以及触发机制的要求。
这种变化意味着制造商需要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如何实现这些新增的功能。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当机器人检测到操作人员误入危险区域或者负载超过额定值时,它应当立即停止所有动作并启动声光报警装置,确保现场人员的安全。同时,紧急停止按钮的位置应该便于快速触及,且标识清晰醒目,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并使用该按钮。
为了满足这些新的要求,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 硬件升级: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如激光扫描仪、红外热成像仪等,提高机器人的感知能力。
2. 软件优化:开发智能算法,使得机器人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灵活调整自身行为模式。
3. 培训教育: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让他们熟悉新设备的操作规程及应急处理流程。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石油天然气钻井管具上扣、卸扣机器人整体的安全性能,保障作业过程中的人员与设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