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光伏发电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计价、合同价款约定及调整、结算与支付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光伏发电工程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活动。
Title:Code for Bill of Quantities Pricing i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NBT 11017-2022《光伏发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前提下,通过深入分析核心业务环节,可以挖掘出多项具有灵活性和优化潜力的方案,以实现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
根据项目进度需求,合理调整光伏组件、支架等主要材料的采购时间,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的成本增加。例如,在市场价格低谷时集中采购,锁定较低价格。
结合不同施工阶段的工作量变化,灵活调配施工队伍资源。在高峰期雇佣临时工人,而在低峰期减少固定用工,降低人力成本。
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光伏系统分为多个独立单元,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同时,通过模块化设计减少非标件的使用,降低定制成本。
根据实际用电需求,灵活调整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在初期建设中选择适中的储能规模,后续根据实际运行数据逐步扩展。
对于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大型设备(如吊装设备),可以通过租赁方式替代购买,减少固定资产投入,提高资金周转率。
通过技术培训,使当地劳动力掌握部分专业技能,既降低了对外部技术人员的依赖,又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引入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如预制装配式基础施工法,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现场作业量,从而降低人工和材料损耗。
在签订合同时,预留一定的浮动空间,允许在特定条件下对合同条款进行动态调整,如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工期延误。
结合风能、水能等多种能源形式,构建多能互补系统,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一能源系统的投资风险。
利用BIM(建筑信息建模)等数字化工具,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和实时监控,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