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钱柳播种育苗的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方法、苗期管理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钱柳的人工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 Sowing and Nursery Culture of Cyclocarya paliur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是一种珍贵的经济树种,其种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为了规范青钱柳的播种育苗技术,国家林业局制定了《LYT 2311-2014 青钱柳播种育苗技术规程》。这一规程为青钱柳的规模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促进青钱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LYT 2311-2014》从种子采集、处理到育苗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规程强调了种子质量的重要性,要求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5%,千粒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此外,规程还对育苗基质的选择、播种时间以及苗期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以江西省某林场为例,该林场自2016年起按照《LYT 2311-2014》规程开展青钱柳播种育苗工作。通过严格遵循规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该林场实现了年均出苗量提高30%的目标。据统计,2019年的育苗成活率达到9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该林场还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创新性地采用了遮阳网覆盖技术,有效降低了高温对幼苗的影响。这一措施不仅提高了育苗的成功率,还显著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频率。
《LYT 2311-2014》的实施不仅提升了青钱柳育苗的质量和效率,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例如,随着青钱柳苗木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育苗工作中,形成了“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总之,《LYT 2311-2014 青钱柳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是青钱柳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科学的技术指导和严格的执行标准,可以实现青钱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