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毛笋在地保鲜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黄毛笋的在地保鲜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itu Freshkeeping of Yellow Hair Bamboo Shoo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黄毛笋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竹笋品种,其鲜嫩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其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然而,由于其采收后极易失水、变质,如何有效延长其保鲜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LYT 1833-2009标准,探讨了黄毛笋在地保鲜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竹笋类产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然而,黄毛笋从采收到运输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其品质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损耗率居高不下。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在地保鲜技术对于提升黄毛笋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LYT 1833-2009 是中国林业行业的一项国家标准,主要规定了竹笋类产品的采收、分级、包装及储运要求。该标准特别强调了在地保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技术指标,为黄毛笋的保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点:
在地保鲜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延缓黄毛笋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达到延长保鲜期的目的。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法:
通过对不同保鲜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试验,发现综合采用低温保存法与气调包装法能够显著延长黄毛笋的保鲜时间,最长可达两周以上。此外,加入适量的天然防腐剂不仅提高了保鲜效果,还增强了产品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技术参数,以实现最佳的保鲜效果。
基于LYT 1833-2009标准的黄毛笋在地保鲜技术为竹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科学合理的采后处理和储藏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损耗率,提升产品质量。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更加环保高效的保鲜方式,推动黄毛笋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