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绣球菌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设施、培养料配方、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绣球菌的栽培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绣球菌 - TCI 159-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绣球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规程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TCI 159-2023《绣球菌栽培技术规程》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本文将聚焦于“培养基配方”这一关键环节的新老版本差异,并深入解析新版标准中推荐的培养基优化方案及其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培养基主要由木屑、稻草等传统原料组成,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生长需求,但存在营养成分单一、出菇周期较长等问题。而TCI 159-2023则引入了新的配比理念,强调添加适量的豆粕、玉米粉等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辅料,以增强绣球菌对养分的吸收效率。具体来说,新版标准建议木屑占60%,稻草占20%,豆粕占10%,玉米粉占10%的比例进行混合配制。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改进,首先需要确保所有原材料新鲜且无污染。例如,木屑应选择当年砍伐的阔叶树木质部分,避免使用已经腐朽或发霉的材料;稻草需经过充分晾晒处理后使用;豆粕与玉米粉也必须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受潮变质。其次,在混合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分含量,通常情况下,培养基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0%-65%之间,可通过手感测试法来判断是否合适——即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稍加挤压后能自然散开即可。
此外,还应注意接种时的操作规范。接种前应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并保证操作人员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及手套。接种量一般为每瓶(袋)约10克左右,均匀撒布于培养基表面后轻轻压实。接种后的培养室温度应维持在20℃至25℃范围内,湿度保持在85%-90%,同时提供适当的通风条件,促进菌丝快速萌发并占据整个培养基。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绣球菌栽培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采用新版标准推荐的培养基配方不仅能够缩短出菇时间,还能显著增加单批产量,为种植者带来更大的收益空间。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广大从业者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规定,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最佳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