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采样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采样点布设、采样方法、样品保存与运输、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污染地块的土壤和地下水采样工作,其他相关采样活动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Sampling of Contaminated Sites TCAEPI 74-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8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污染地块的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多项相关技术规范。在这些规范中,TCAEPI 74-2023《污染地块采样技术指南》是一项重要的指导文件。该标准不仅对污染地块采样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化规定,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技术进步,对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本文将以TCAEPI 74-2023中关于土壤样品采集深度的规定为例,探讨其与旧版标准的主要差异及其具体应用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深度的变化
相较于之前的版本,TCAEPI 74-2023在土壤样品采集深度上做出了更为细致和科学的规定。旧版标准对于土壤样品采集深度的要求相对笼统,往往仅给出一个大致范围,而新版标准则根据不同污染物类型、地块历史用途以及潜在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更加精确化的深度划分。
例如,在涉及重金属污染的场地调查中,新版标准强调应根据污染物可能迁移的最大深度来确定采样点的深度设置。具体而言,当存在垂直向下迁移的可能性时,采样深度至少要达到地下1米;而对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则要求采样深度控制在地表下0.5至1米之间,并且需要特别关注表层土壤(0-0.5米)的情况。此外,针对某些特殊类型的污染物如多环芳烃(PAHs),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和较低的迁移性,新版标准建议将重点放在0-0.3米的表层土壤采集上。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上述变化带来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 初步信息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目标场地的历史使用记录、生产工艺流程等相关资料,以判断可能存在哪些种类的污染物及其潜在分布区域。
2. 制定采样计划:基于前期收集到的信息,结合新版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合理规划每个采样点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应的深度区间。确保覆盖所有可疑污染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成本因素。
3. 现场执行与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既定方案开展野外作业,并注意保持良好的现场管理措施,比如使用无污染工具设备、避免交叉污染等。同时,在整个采样过程中需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时间地点、天气状况、仪器校准状态等内容。
4. 实验室分析与结果解释:将取得的有效样本送交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分析,并依据所得数据结合当地背景值水平做出客观评价结论。
通过以上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污染地块调查工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也为后续治理修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持。总之,《污染地块采样技术指南》(TCAEPI 74-2023)通过对细节之处的优化调整,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污染地块环境管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