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要求、样品处理方法、实验步骤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食品及相关产品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检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nd Salmonella Enteritid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其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在TSDAA 0067-2023《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检测技术》标准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是关于样品前处理部分的要求。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对样品前处理的细节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述和优化。
以样品前处理中的缓冲液选择为例,新版标准推荐使用PBS(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主要的稀释剂,并且明确了pH值范围应在7.2至7.4之间。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持细菌的活性状态,从而提高后续培养和鉴定的准确性。
具体应用时,首先需要根据样品类型准备适量的PBS溶液。例如,在处理食品样本时,通常每克或毫升样品需加入9毫升PBS进行初步混匀。然后将混合物置于恒温振荡器上,在37°C条件下振荡15分钟,这样可以确保样品中的微生物充分释放到溶液中。
接下来,按照比例逐级稀释样品液至适当的浓度梯度,以便于后续平板计数或其他分析手段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外界污染影响结果的真实性。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对于不同种类样品预处理的不同要求。比如针对液体样本可以直接取样后立即进行稀释;而对于固体或半固体样本,则可能需要先将其研磨成浆状再加入PBS混合均匀。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鼠伤寒沙门氏菌检测工作的效率与精度,同时也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这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相关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之中,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公共卫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