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河道中微塑料的采样、前处理及傅里叶变换微红外光谱法的测定步骤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河道水体中微塑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Title:Determin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Urban Rivers - Fourier Transform Micro Infrared Spectroscop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Z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LNEMA 002-2023《城市河道中微塑料的测定 傅里叶变换微红外光谱法》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是关于样品前处理步骤的优化。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对如何制备用于傅里叶变换微红外光谱分析的样品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并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细节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改进
# 老版本中的样品制备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样品前处理部分相对简略,主要涉及通过过滤装置收集水样中的颗粒物,并使用有机溶剂清洗去除杂质。然而,这种方法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微塑料可能不够敏感,特别是在需要区分不同种类塑料材质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分离手段,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偏差。
# 新版本中的样品制备方法
TLNEMA 002-2023对这一过程做了显著改善。首先,在采集样本后增加了超声波分散步骤,这有助于打破任何可能存在的团聚现象,使得微塑料颗粒能够均匀分布于溶液中。其次,引入了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CFESEM)辅助观察样品状态的技术手段,确保了每个阶段的操作都能被精确控制和验证。
此外,新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干燥过程的重要性。采用冷冻干燥而非传统的自然晾干方式可以避免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形变问题,从而保证后续红外光谱测试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应用实例解析
假设我们正在研究某城市河流内微塑料污染情况,请按照以下步骤执行样品制备:
1. 采样:根据河流宽度及深度设定合理的采样点位置,并按要求取样。
2. 初步过滤:利用孔径为5μm左右的滤膜过滤掉较大颗粒物质。
3. 超声波分散:将滤得的残渣放入含有适量去离子水的烧杯中,开启超声波仪处理约10分钟。
4. 清洗:重复几次上述操作直至所有可溶性成分基本被洗脱干净为止。
5. 转移至CFESEM观察区:小心地将剩余固体物质转移到预先准备好的载玻片上,并放置于CFESEM下检查其形态特征。
6. 冷冻干燥:最后一步便是将上述样品置于冷冻干燥机内完成最终干燥程序。
通过以上步骤获得的高质量样品即可用于后续的FTIR分析工作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密切注意环境条件如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总之,《城市河道中微塑料的测定 傅里叶变换微红外光谱法》(TLNEMA 002-2023)通过对样品前处理环节作出更加细致的规定,不仅提升了检测效率,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工具来应对日益严重的微塑料污染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