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鲁东南地区甘薯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整地施肥、栽插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鲁东南地区甘薯的标准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andardized Sweet Potato Production in Southeast Shandong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DYY 201-2023鲁东南地区甘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相较于旧版,在多个环节进行了优化与更新。本文聚焦于其中一项重要改动——关于甘薯种苗繁育部分,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原标准中对种苗繁育的要求较为笼统,仅强调了选择健康无病害的种薯作为繁殖材料,并未细化到具体的田间管理措施。而在新版标准里,则增加了关于土壤消毒、种薯处理以及苗床搭建等细节内容,这为提高种苗质量提供了更科学的指导。
首先,在土壤消毒方面,新版标准推荐使用石灰氮结合高温闷棚的方式进行土壤处理。具体做法是,在种植前一个月左右,将每亩地施加50公斤左右的石灰氮均匀撒布于地表后深耕翻入土层,然后覆盖薄膜密封7至10天。这样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减少后期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其次,对于种薯的选择与处理也有新的要求。新版标准指出,应当挑选形状规则、重量适中且无机械损伤的种薯作为繁殖母本。同时,在播种之前需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薯半小时左右,以进一步清除表面附着的微生物。此外,还建议采用催芽技术促进种薯发芽,具体方法是将处理好的种薯放置于湿润的沙床上,保持温度在20℃左右,待其长出1厘米左右的小芽后再进行移栽。
最后,苗床搭建也有了更加细致的规定。新版标准提倡采用高垄栽培方式,垄宽控制在80厘米左右,沟宽40厘米左右,垄高30厘米左右。这样的结构不仅有利于排水防涝,还能改善通风条件,促进幼苗健康成长。同时,苗床应铺设黑色地膜,既能保温保湿,又能抑制杂草生长。
通过上述改进措施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鲁东南地区甘薯种苗的质量,进而增强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这些变化体现了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理念的进步,也为其他类似区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