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藏猪规模化繁育的场址选择、设施设备、繁育技术、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及档案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西藏自治区内藏猪的规模化繁育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arge-scale Breeding of Tibetan Pi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藏猪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遗传资源的品种,在我国西南地区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TLZZLXH 047-2023 藏猪规模化繁育技术规范》对藏猪的繁育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导。本文将围绕“新旧版本中关于种公猪饲养管理要求的变化”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分析。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主要强调了日常活动空间、饲料配比以及定期健康检查等内容,但缺乏具体量化指标。而新版标准则更加注重细节与可操作性,明确规定了种公猪的日粮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16%,同时要求每日运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并且需配备专门的运动场地以保证其体质健壮。此外,还增加了关于环境温度控制的要求,即舍内温度保持在15℃至25℃之间为宜。
这种调整反映了当前养殖业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及动物福利的关注度提升。通过严格控制营养摄入量与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有效延长种公猪的使用年限并提高后代质量。同时,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有助于减少疾病发生率,降低养殖成本。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些改进措施,养殖场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合理规划设施布局,比如设置遮阳棚、安装通风设备等;还要加强对饲养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准确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另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灵活调整方案,比如在寒冷季节可能需要额外采取保温措施来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
总之,《TLZZLXH 047-2023》通过细化种公猪饲养管理细则,为藏猪规模化繁育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