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踝管综合征的针刀临床诊疗流程、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采用针刀疗法进行踝管综合征诊疗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Title: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Needle Knife Treatment of Tarsal Tunnel Syndrome TCACM 1434-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踝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其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在最新发布的TCACM 1434-2023《踝管综合征针刀临床诊疗指南》中,关于针刀松解术的操作规范有了显著更新。本文将围绕新版指南中针刀松解术操作深度这一关键变化展开深入解读。
相较于旧版指南,新版对针刀松解术的操作深度提出了更为精确的要求:由原来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灵活掌握”调整为“沿胫后动静脉与胫神经走行方向,深度控制在0.8至1.2厘米之间”。这一改变旨在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血管损伤风险,同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具体应用时,医生需先准确定位踝管区域,明确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的具体位置。操作过程中应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辅助定位,确保针刀尖端始终位于筋膜层内。当触及骨面时立即停止进针,避免过深刺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在实际操作前还应注意评估患者的局部解剖结构变异情况,如存在异常肌腱或纤维束带等情况,则需要适当调整进针角度与力度,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通过严格遵守新版指南中的操作规范,可以有效提升针刀松解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为踝管综合征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