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心肌梗死急诊留观电子病历数据集的架构、数据元属性及值域代码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心肌梗死急诊留观电子病历数据的采集、存储、共享与交换。
Title:TCHIA 53.4-2024 Myocardial Infarctio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Dataset Standard Part 4: Emergency Observation Record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心肌梗死急诊留观病历数据标准化应用解析——以TCHIA 53.4-2024新旧版差异为例
在TCHIA 53.4-2024《心肌梗死电子病历数据集标准》第4部分关于急诊留观病历的规定中,有一项关键变化值得关注:患者病情评估指标的细化与分级。
在旧版标准中,仅对患者的主诉、初步诊断等进行了简单描述。而在新版标准中,新增了更为详细的病情评估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频率、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等具体项目。这些新增指标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发展状况,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新版标准中明确规定,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每1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更新心电图检查结果。同时要求对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动态跟踪。这一规定不仅提升了急诊留观病历记录的规范性,还提高了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这种变化主要源于近年来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一方面,随着监护设备的普及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医疗机构具备了更加便捷地获取和存储患者实时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循证医学理念深入人心,促使临床工作者更加重视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过程。
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新版标准执行,确保所有相关数据完整、真实、及时地录入系统。同时,还需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新的评估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