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树林生态监测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ngrove Ecological Monit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红树林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还具有防风固堤、净化水质的重要功能。为了科学有效地保护和管理这一珍贵资源,我国制定了《HYT 081-2005 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红树林生态监测的技术要求与操作流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监测的重要性
红树林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红树林正面临退化和破坏的风险。因此,定期开展生态监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红树林的生长状态、物种多样性以及环境变化趋势,从而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规程》的核心内容
《规程》涵盖了从监测点设置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首先,它明确了监测点的选择原则,要求监测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区域的生态特征。其次,《规程》对监测指标进行了详细分类,包括植被覆盖率、土壤质量、水质参数等。此外,还提出了具体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如遥感影像分析、地面调查等。
实际应用案例
以广东省某红树林保护区为例,自2006年起,该保护区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开展生态监测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人工种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该区域的红树林面积增加了约30%。同时,监测数据显示,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表明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规程》在实践中的有效性。未来,随着监测技术的进步和更多数据的积累,我们有理由相信,红树林的保护工作将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