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循环再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中间苯二甲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本文件适用于循环再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中间苯二甲酸含量的定量分析。
Title:Determination of Isophthalic Acid Content in Recycl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rPET) - Gas Chromatograph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X73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CFA 00013-2024《循环再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中间苯二甲酸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中,有一处重要的更新值得深入探讨,即采用内标法定量分析时的标准曲线制备方法。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对内标物的选择和校准步骤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范。
按照新版标准的要求,在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rPET样品中的间苯二甲酸含量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内标物。推荐使用的内标物应具有与目标化合物相近的物理化学性质,并且不会干扰目标化合物的出峰。常见的内标物包括正癸烷、异辛烷等。接着,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每种溶液中均加入固定量的内标物,确保每次进样时内标物的响应值稳定。
然后,将这些混合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记录下目标化合物和内标物各自的峰面积。通过绘制目标化合物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比值对浓度的关系图,可以得到标准曲线。此标准曲线用于后续未知样品的定量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整个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比如进样体积、柱温程序等。此外,每次分析前都应对仪器进行适当的维护保养,以减少因仪器状态变化带来的误差。
这种改进不仅提高了测定结果的精确度,还增强了不同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对于推动rPET材料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循新版标准的操作流程,能够更有效地评估rPET产品中残留单体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回收利用过程中的工艺优化和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