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乡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识别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技术流程、数据要求、功能识别方法及成果表达。本文件适用于城乡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识别及相关规划、管理等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unctional Identification of Urban-Rural Ecological-Production-Living Space
中国标准分类号:无
国际标准分类号:无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城乡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识别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在TCSPSTC 107-2022《城乡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识别技术规范》中,与旧版相比,对“生态空间”这一概念的界定和识别方法有了更细化的规定。
以“生态空间识别方法”为例,在新版标准中新增了基于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定量分析手段。过去仅依赖实地调查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需求。现在要求首先获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提取植被覆盖度、水体分布等关键指标。接着利用GIS平台叠加土地利用现状图层,结合土壤类型、坡度等自然属性数据,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
以某市生态空间识别为例,第一步是收集2022年夏季的Landsat8卫星影像,并进行大气校正和辐射定标,得到地表反射率数据。第二步将该数据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确定主要的绿地斑块位置。第三步输入地形数据,计算各区域的坡度值,赋予不同权重。最终生成的生态敏感性分布图显示,城市西北部山区因植被茂密、坡度较大被评为高度敏感区,应划入严格保护范围。
这种定量化的识别方法不仅提高了精度,还为后续制定差异化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例如,在高度敏感区内禁止大规模开发项目,在中度敏感区可适度开展生态旅游等活动。这体现了新版标准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