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蓝莓设施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储运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绿色食品蓝莓的设施栽培生产。
Title:Green Food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lueberry Cultivation in Protected Environ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绿色食品蓝莓设施栽培技术规范(TZNZ 198-2023)相较于之前的版本,在许多细节上进行了优化和更新。本文将以“基质选择与配比”这一关键环节为例,探讨新旧版标准的变化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基质选择与配比的重要性
基质是蓝莓设施栽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蓝莓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良好的基质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养分支持植物生长,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透气性和保水性,这对于喜酸性的蓝莓来说尤为重要。
新旧版本的主要变化
在新版标准中,对于基质的选择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并且明确了不同区域适宜使用的基质类型及其比例。例如,增加了对有机质含量的要求,确保基质具有较高的腐殖质水平;同时调整了无机材料的比例,比如珍珠岩、蛭石等轻质材料的使用量有所增加,以提高整体基质的通气性和排水性能。
应用方法详解
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各种基质原料,包括但不限于泥炭土、椰糠、珍珠岩、蛭石等。每种原料都应经过筛选处理,去除杂质,保证清洁卫生。
2. 混合比例确定:根据种植区域的具体条件(如气候特征、水源情况等),按照新版标准推荐的比例进行混合。通常情况下,泥炭土占60%-70%,椰糠占20%-30%,其余部分由珍珠岩或蛭石填充。这样的组合既能满足蓝莓根系所需的营养需求,又可以有效防止积水导致烂根现象的发生。
3. 消毒处理:为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正式使用前应对混合好的基质进行高温蒸汽消毒或者化学药剂浸泡等方式进行彻底灭菌。
4. 铺设与定植:将处理好的基质均匀地铺设于温室内的栽培槽内,并按照行距和株距要求准确地定植幼苗。注意保持适当的深度,避免过深影响植株呼吸作用。
5. 后期管理:定期检查基质的状态,必要时补充水分和肥料,同时密切观察植株长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新版标准所提供的科学指导来进行蓝莓设施栽培工作,从而实现高效生产优质蓝莓的目标。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