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攀枝花枇杷的采收时间、采收方法、分级要求、包装、贮藏及运输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攀枝花地区及其相似生态区域的枇杷采收及采后处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Harvesting and Post-harvest Handling of Panzhihua Loqu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枇杷作为攀枝花特色水果之一,其采收与采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新发布的TMYPP 003-2023《攀枝花枇杷采收及采后处理规范》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中关于“采收成熟度判定”这一关键条文的变化,进行深入解析。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枇杷果实的采收成熟度主要依据外观颜色变化来判断,即果皮由绿转黄作为主要参考指标。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性强、误差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时,难以准确把握最佳采收时机。
新版标准则引入了更为科学的方法——通过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来确定采收时间。具体而言,当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2%以上时即可视为适宜采收期。这一改变不仅提高了采收判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还有效避免了因过早或过晚采收导致的质量下降问题。
应用此方法时,首先需要准备一台便携式糖度计。采样时应选择树冠内外部各部位均匀分布的果实作为样本,并确保所测样品新鲜完整。测试前需用蒸馏水清洁仪器探头以保证测量精度。每次测试后记录数据并计算平均值,以此作为最终判断依据。
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量减少果实损伤,避免影响后续储存质量;二是结合天气状况灵活调整采收计划,如遇雨天应及时推迟作业以免增加腐烂风险;三是加强对采摘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正确使用仪器并理解相关标准要求。
通过采用新的采收成熟度判定标准,不仅可以提升攀枝花枇杷的整体品质,还能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希望广大种植户和相关从业者能够积极采纳并严格执行该规范,共同推动攀枝花枇杷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