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刺脑苞种植的产地环境、整地作畦、种苗选择与处理、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刺脑苞的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ickly Ash Shoo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刺脑苞是一种特色经济作物,其种植技术规程对提升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TYNRZ 003-2023《刺脑苞种植技术规程》中,有一项关键变化是关于“土壤酸碱度调控”的规定。
旧版规程仅要求种植地的土壤pH值保持在5.5到7.5之间,但新版规程细化了具体操作方法:首先通过施用石灰或硫磺来调节土壤酸碱度,其次强调了在播种前1个月完成这一过程,并且要求定期监测直至达到理想范围。
以某大型农场为例,在采用新版规程后,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前期采集土样送检确定初始pH值为6.8,随后根据检测结果均匀撒布适量熟石灰,翻耕混匀并保持湿润状态让其自然反应两周,再次取样检测确认pH值已稳定在6.4左右,最后播种前再做一次小范围试播验证适宜性。整个过程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结果表明刺脑苞幼苗出芽率提高了近10%,整体生长状况也更加整齐一致。
此条文的应用不仅保证了作物的健康生长环境,还有效减少了因不当处理导致的资源浪费现象发生,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