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职业性减压病的诊断原则、诊断依据和处理原则。本文件适用于从事潜水、高压环境下工作的人员的职业性减压病诊断与处理。
Title:Diagnostic Criteria for Occupational Decompression Sickness GBZ 24-2002
中国标准分类号:C4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Z 24-2002是中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关于职业性减压病的诊断规范,其全称是《职业性减压病的诊断》。这一标准为医疗人员和相关机构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用于识别和诊断因工作环境导致的职业性减压病。减压病是一种由于潜水作业或其他高压环境下工作后未能正确减压而引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减压病的发生与人体在高压环境下长时间暴露有关。当人体从高压环境快速返回常压环境时,体内的溶解气体(如氮气)会形成气泡,从而阻塞血管或压迫神经组织,引发一系列症状。这种病症不仅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GBZ 24-2002标准详细规定了职业性减压病的诊断流程和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这些步骤确保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也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据统计,在某沿海城市的海洋工程公司中,2019年共有3名员工被确诊为职业性减压病。通过对他们的工作记录和健康档案分析发现,这三人均未严格按照规定的减压程序操作。例如,一名潜水员在完成水下任务后直接浮出水面,没有执行必要的停留减压步骤。这一行为违反了GBZ 24-2002中的相关规定,最终导致其出现严重关节痛和呼吸困难。
通过及时的高压氧舱治疗,这三名患者均得到了有效康复。然而,这也提醒我们,严格执行减压程序的重要性。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减压病导致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1亿美元。
GBZ 24-2002标准的出台,填补了中国在职业性减压病诊断领域的空白,为保障劳动者健康提供了重要工具。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减少此类职业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