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手表用原电池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锌/二氧化锰、锂/亚硫酰氯、锂/二氧化锰、银/氧化银为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手表用扣式电池。
Title:Primary cells - Part 3: Watch batte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K21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8897.3-2006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原电池的标准文件,其主要针对手表电池这一特定领域制定了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手表电池作为微型能源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手表中,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手表的使用寿命与精准度。本标准不仅规定了手表电池的技术参数、测试方法,还对产品的安全性提出了严格要求。
手表电池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电压稳定性、容量、放电特性以及自放电率等。这些指标直接决定了手表电池能否满足长时间稳定供电的需求。例如,电压稳定性是衡量电池是否能够持续为手表提供恒定电流的关键因素,而容量则反映了电池能储存多少能量。此外,手表电池需要具备极低的自放电率,以确保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长的待机时间。
由于手表电池直接接触人体皮肤,其安全性尤为重要。GB/T 8897.3-2006 对电池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及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要求都有明确规定。例如,电池外壳需采用无毒、耐腐蚀的材料,避免因长期佩戴引发过敏反应。此外,标准还要求电池在极端条件下(如高温、低温)不会发生泄漏或爆炸。
以某知名手表品牌为例,其产品所使用的锂电池严格按照GB/T 8897.3-2006 标准生产。通过优化正负极材料配方,该品牌手表电池实现了高达95%的放电效率,同时将自放电率控制在每年1%以内。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该品牌的锂电池年产量超过5000万只,广泛应用于高端机械手表和智能手表中。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一家国内电池制造商,其研发的微型锂亚硫酰氯电池凭借高精度和长寿命的优势,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该公司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使得每批次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9.9%以上。
GB/T 8897.3-2006 标准为手表电池的设计、生产和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行业规范化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手表电池正朝着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迈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企业能够遵循这一标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的能源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