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牙周病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基本原则、评估流程、治疗方案设计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指导及相关人员的培训。
Title:Guidelines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Disease Pati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一直是口腔医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在TCHSA 013-2023《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指南》中,有一条重要的更新内容值得关注,即“正畸治疗前的牙周状况评估标准”。这一条文的修订不仅体现了临床实践的需求,也为规范诊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旧版指南中,对于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前评估,更多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判断,缺乏统一的量化指标。而在新版指南中,明确规定了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程度以及菌斑指数等具体参数作为评估依据,并要求这些数据达到一定阈值后才能考虑进行正畸治疗。例如,探诊深度超过5毫米且附着丧失超过3毫米的情况,原则上应先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后再评估是否适合正畸。
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明确的量化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哪些牙周病患者具备接受正畸治疗的基础条件,避免因过早开始正畸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并发症。此外,这也促使医生更加重视术前的全面检查与准备,确保每位患者都能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一名患有慢性牙周炎的成年人为例,如果其牙齿存在明显的松动现象,并伴有多个位点的深袋形成,则需要优先实施洁治、刮治及根面平整等牙周基础治疗。待牙龈炎症消退、牙槽骨稳定后,再根据实际恢复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正畸程序。这不仅能改善咬合关系,还能进一步巩固牙周健康,实现长期疗效。
总之,新版指南对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评估标准的细化和完善,标志着我国口腔正畸学向着更加严谨和专业的方向发展。作为从业者,我们应当严格遵循这一指导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