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粮食和油料中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凯氏定氮法。本文件适用于粮食、油料及其制品中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Crude Protein in Cereals and Oilseeds - Kjeldahl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什么是 GBT 5511-1985 标准?
GBT 5511-1985 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粮食和油料中粗蛋白质含量的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各种谷物、豆类及其制品的粗蛋白含量检测。
为什么要测定粮食和油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
粗蛋白质含量是评价粮食和油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定粗蛋白质含量,可以了解食品的蛋白质供给能力,为食品加工、营养评估及贸易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如何进行粗蛋白质的测定?
根据 GBT 5511-1985 的规定,粗蛋白质的测定主要采用凯氏定氮法。具体步骤包括样品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等环节,最终通过计算得出粗蛋白质含量。
在测定过程中,样品消化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粗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粗蛋白质含量(%)= (N × 6.25 × 样品质量) / 样品重量
其中,N 为滴定时消耗的标准酸溶液的摩尔数。
为什么需要乘以 6.25 来计算粗蛋白质含量?
因为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约为 16%,即 100 ÷ 16 = 6.25。因此,在测定总氮量的基础上乘以 6.25 可以估算出粗蛋白质的含量。
测定结果是否需要校正?
是的,测定结果可能受到空白值、试剂纯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校正,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如何判断测定结果是否准确?
粗蛋白质和真蛋白质的区别是什么?
粗蛋白质是指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的总氮量换算得到的蛋白质含量,它包括真正的蛋白质以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如核酸、生物碱等)。而真蛋白质仅指实际存在的蛋白质成分。
GBT 5511-1985 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粮食和油料?
该标准适用于大多数粮食和油料,但对于某些特殊样品(如含有大量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的样品),可能需要调整测定方法或补充其他分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