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信息交换用汉字15×16点阵字模的结构、编码和相关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计算机系统及通信设备中汉字信息的存储、处理与交换。
Title:Information interchange - 15×16 dot matrix character set for Chinese charac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M02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字符编码和显示技术是实现信息交换的基础。中国国家标准 GB/T 5199.1-1985 提供了一种基于 15×16 点阵的汉字字模集,用于信息交换中的汉字显示与打印。这一标准在当时的计算机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续汉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中国的普及,汉字输入、输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汉字数量庞大,其数字化表示需要高效的编码方式和清晰的显示方案。GB/T 5199.1-1985 标准通过定义一种 15×16 点阵的字模集,解决了汉字在低分辨率设备上的显示问题,使得汉字能够在早期的终端设备和打印机上得以准确呈现。
GB/T 5199.1-1985 的核心在于其点阵字模的设计方法。每个汉字的点阵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储,每行占用 2 字节(16 位),其中每一位对应一个像素点的状态(0 或 1)。这种紧凑的存储方式使得汉字可以在有限的内存资源下高效处理。
尽管 GB/T 5199.1-1985 是针对早期技术环境制定的标准,但它对现代汉字处理技术仍有深远影响。首先,它为后续更高分辨率的点阵字模提供了设计参考;其次,其标准化思想推动了汉字编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如 GB2312 和 Unicode 的发展。
GB/T 5199.1-1985 标准通过定义 15×16 点阵字模集,解决了汉字在早期计算机系统中的显示难题。这一标准不仅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也展示了标准化在信息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未来,我们应继续挖掘经典技术的价值,并将其融入现代技术体系中,以促进更广泛的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