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银耳中米酵菌酸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处理、提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步骤。本文件适用于银耳及其制品中米酵菌酸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Cyclopiazonic Acid in Tremella - GBT 5009.189-2003
中国标准分类号:X47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什么是GB/T 5009.189-2003标准?
GB/T 5009.189-2003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用于测定银耳中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的含量。米酵菌酸是一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毒素,因此该标准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什么要测定银耳中的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毒素,常污染发酵食品或变质的银耳制品。长期食用含有较高浓度米酵菌酸的银耳可能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要通过该标准进行严格检测。
GB/T 5009.189-2003的主要测定方法是什么?
该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银耳中的米酵菌酸。具体步骤包括样品提取、净化、浓缩和色谱分离,最后通过紫外检测器定量分析。
如何正确采集银耳样品以确保检测准确性?
测定过程中常见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如果检测结果超过限量值怎么办?
若检测结果显示米酵菌酸含量超标,则应立即停止销售和使用相关产品,并对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同时,生产企业需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改进生产工艺。
GB/T 5009.189-2003是否适用于其他食品的米酵菌酸检测?
该标准仅针对银耳制品,不适用于其他食品。对于其他食品的米酵菌酸检测,应参考其他相关标准或方法。
如何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可靠?
GB/T 5009.189-2003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干制或加工后的银耳制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耳干货、银耳罐头、银耳饮料等。
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室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