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钼中钛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钼化学分析中钛量的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molybdenum - Part 17: Determination of titanium content - Dimethylaminobenzyliden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42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金属材料的分析与检测领域,准确测定元素含量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GB/T 4325.17-2013《钼化学分析方法 第17部分:钛量的测定》为钼材料中钛元素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指导。本文将重点探讨该标准中推荐的两种测定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并对其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详细分析。
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其核心原理基于钛离子与二安替比林甲烷形成有色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来计算钛含量。
此方法特别适合于钛含量较高的样品分析,但对于高纯度钼材料中的痕量钛检测则显得不够精确。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是一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利用高频感应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激发样品原子,通过测量发射光谱强度来确定元素含量。
ICP-AES因其卓越的分析性能,在现代工业和科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对于高纯度钼材料中痕量钛的测定,其表现出色。
综上所述,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和ICP-AES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需综合考虑样品特性、检测精度需求以及经济性等因素。未来,随着技术进步,ICP-AES有望成为更多实验室的首选方法,而经典化学分析方法则可能继续在特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