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钼中铝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钼及其合金中铝量的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molybdenum - Part 11: Determination of aluminium content - Chromotropic acid 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63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4325.11-2013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钼化学分析方法的一部分,具体涉及钼中铝含量的测定。这一标准的发布旨在规范钼材料的质量检测流程,确保钼及其合金产品的性能符合工业应用的要求。标准中特别提到了两种主要的测定方法: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这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精确测量需求。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光学吸收原理的传统分析技术。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铝元素转化为特定的络合物,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来计算铝的含量。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设备成本较低,适合实验室环境下的常规检测。然而,它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能受到溶液pH值、试剂纯度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某金属冶炼厂的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采用此方法检测了多种钼基材料中的铝含量,结果显示平均误差小于5%,满足生产质量控制的需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则代表了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这种方法利用高频感应加热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作为激发源,使样品中的元素原子化并发射特征光谱线,从而实现定量分析。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相比,ICP-AES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检出限,尤其适用于痕量元素的测定。
在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的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ICP-AES测定了多种高纯度钼样品中的铝含量,发现其结果与理论值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GB/T 4325.11-2013标准为钼材料中铝含量的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无论是采用经典的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还是先进的ICP-AES技术,都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未来,随着新材料科学的进步,这些分析手段还将不断优化升级,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