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智能化技术的基本要求、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既有建筑在节能改造过程中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和验收。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lligentization in Energy-saving Retrofit of Existing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BT 39583-2020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智能化技术要求》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GBT 39583-2020 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要求,旨在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既有建筑普遍存在能耗高、设备老化等问题,通过节能改造可以显著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技术能够实现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与优化管理,例如智能照明、温控系统和能耗监测等,从而提升建筑的整体能效水平。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既有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办公楼、商场、学校和住宅小区。
在选择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建筑的实际情况(如结构特点、能耗现状)、预算限制以及未来扩展需求。建议咨询专业机构或团队以制定个性化方案。
合理规划和实施可以将影响降到最低。通常情况下,改造过程会尽量避免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改动,主要集中在设备更新和布线调整上。
可以通过对比改造前后的能耗数据,结合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此外,还可参考相关检测机构出具的专业报告。
并非所有建筑都适合智能化改造。对于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或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建筑,建议优先进行基础维修或拆除重建。
成本主要包括设备采购费用、施工费用以及后期运维费用。具体金额因项目规模和技术复杂度而异,建议提前做好预算规划。
不遵循标准可能导致改造效果不佳、不符合政策要求,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因此,建议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智能化系统应具备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等功能,防止信息泄露。同时,定期备份数据以应对突发情况。
是的,智能化系统支持远程监控和管理,用户可通过手机或电脑实时查看建筑能耗状态并进行调整。
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但在某些地区或特定项目中可能被列为强制性要求,具体需根据当地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