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文献著录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包括著录用符号、标识符、著录单元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各类文献的编目与组织工作。
Title:Rules for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 - General ru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3792.1-1983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一项关于文献著录的标准,旨在规范文献信息的记录和描述方式,确保文献信息能够被准确、一致地传递和利用。这项标准适用于各类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期刊、报纸、电子资源等,为信息管理和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持。
该标准的核心在于统一文献著录的基本规则和要素,使不同来源的文献信息具有可比性和互操作性。具体而言,它涵盖了文献的基本著录项目,如题名、作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同时也规定了如何处理复杂的文献类型,例如多卷书、连续出版物等。这些规则不仅提高了文献信息的可用性,还为数字化图书馆和数据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献著录是信息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有助于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率。通过标准化的著录方式,用户可以快速定位所需的信息资源,避免因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而浪费时间。其次,文献著录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间的学术研究,都需要依赖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而标准化著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
以某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在引入GBT 3792.1-1983标准后,显著提升了文献管理的效率。例如,在处理一本多卷书时,图书馆员严格按照标准对每卷书进行独立著录,并标注卷次信息,使得读者能够轻松找到特定卷册。此外,该馆还利用标准化的著录数据开发了智能推荐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文献服务。
据统计,自实施该标准以来,该馆的文献检索成功率提升了约30%,用户满意度也得到了大幅提高。这充分证明了GBT 3792.1-1983在实践中的有效性。
尽管GBT 3792.1-1983已经为中国文献信息管理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的修订工作应更加注重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同时加强对新兴文献类型的覆盖,如社交媒体数据、开放获取资源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