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固定翼无人机激光扫描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作业流程、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固定翼无人机搭载激光扫描设备进行架空输电线路相关数据采集的作业。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ata Acquisition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Using Fixed-wing UAV Laser Scan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K52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CES 183-2022《架空输电线路固定翼无人机激光扫描数据采集技术规范》中新旧版本在点云密度要求上的变化为切入点,进行深度解读。
在原版标准中,点云密度的要求较为笼统,仅规定了\"一般区域不低于每平方米50个点\"。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要求被细化为:\"对于直线塔,档距中心处点云密度应不低于每平方米100个点;对于耐张塔,两侧边导线挂点投影点附近区域点云密度应不低于每平方米200个点\"。这种调整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杆塔对激光扫描数据精度的不同需求。
以直线塔为例,档距中心是导线受力最大的部位,任何细微的弧垂变化都可能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提高该区域的点云密度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导线弧垂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隐患。而对于耐张塔而言,边导线挂点区域是连接导线与绝缘子的关键位置,其结构复杂且应力集中,因此需要更高的点云密度来确保扫描数据的精确性。
应用这一条文时,操作人员需根据实际作业环境和任务目标合理选择设备参数。例如,在直线塔档距中心区域作业时,应选用飞行高度较低、扫描频率较高的无人机系统,以满足点云密度要求。同时,还需注意控制航线规划的精度,避免因飞行偏差导致数据采集不足。
此外,数据后处理阶段也至关重要。技术人员应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剔除无效点云,并采用合适的滤波算法分离地面点与非地面点,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目标点云模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版标准中点云密度要求的价值,为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