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变电站内电力安全设施的配置技术要求,包括安全标志、设备标志、安全防护设施等的设置原则和具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变电站安全设施的配置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wer Safety Facilities Configuration - Part 1: Sub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F0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根据GBT 36291.1-2018
标准,变电站安全设施配置需严格遵循核心原则,但在具体实施中可通过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实现灵活性与成本控制。以下是基于核心业务环节提出的10项弹性方案。
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设备替代高成本型号。例如,采用性能接近但价格较低的传感器或监控设备。
通过合理划分变电站的安全区域,减少不必要的隔离措施。例如,在低风险区域采用开放式设计,降低围栏和标识的成本。
利用现有的企业信息化平台整合安全监控系统,避免重复建设。例如,将视频监控与生产管理系统结合,共享数据资源。
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便于后期扩展和维护。例如,将消防系统设计为独立模块,方便后续升级或替换。
引入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安全设施的运行策略。例如,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概率,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他设施共享部分安全设备。例如,与周边建筑共用应急照明系统,降低单独配置的成本。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动态调整安全设施配置。例如,对低频发生的危险事件逐步减少冗余防护。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减少对某些物理防护设施的依赖。例如,通过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对异常情况的识别能力。
对于非核心设备,考虑租赁方式代替一次性购置。例如,租用便携式检测仪器用于临时性检查任务。
根据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制定差异化的安全配置方案。例如,对低风险区域适当放宽部分强制性要求,集中资源保障高风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