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疆盐碱地立体协同灌排一体化改良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盐碱地的改良工程设计与施工。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Improvement Construction of Saline-Alkali Land with Stereoscopic Collaborativ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in Xinji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新疆盐碱地改良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TSHZSAQS 00190-2023《新疆盐碱地立体协同灌排一体化改良施工技术规程》。这项标准在2023年发布实施,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有了不少更新。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我选择其中一条重要的条文——关于“立体协同灌排系统设计参数”的变化来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新旧版本在这部分内容上的主要区别。旧版标准中对于灌排系统的参数设定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这使得实际操作时难以把握。而新版标准则明确了多个关键参数的具体数值要求,比如灌水定额、排水深度以及地下水位控制范围等。这些具体数值的确定,为施工单位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操作指南。
以灌水定额为例,在旧版标准里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推荐值,导致各地执行时标准不一。而在新版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不同土壤类型下的灌水定额范围,例如对于轻度盐碱化土壤,建议每亩灌溉量应在50至70立方米之间;而对于重度盐碱化土壤,则需要提高到80至100立方米/亩。这样的细化规定不仅有助于提高灌溉效率,还能有效防止因过度灌溉引发的次生盐渍化问题。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并且对排水沟渠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所有排水设施必须能够承受至少十年一遇的最大降雨量所产生的径流压力,并且要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同时,还增加了关于定期维护保养的相关条款,以保障整个灌排系统的正常运转。
那么如何正确应用这些新的设计参数呢?首先,在进行项目规划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合理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技术方案。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来操作,特别是在铺设管道、开挖沟渠等环节上要做到精准无误。最后,在后期管理阶段也要持续监测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新疆盐碱地立体协同灌排一体化改良施工技术规程》(TSHZSAQS 00190-2023)通过细化设计参数极大地提升了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希望大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共同促进新疆地区盐碱地治理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