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医疗
  • GBT 34736-2017 绵羊肺腺瘤病毒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技术

    GBT 34736-2017 绵羊肺腺瘤病毒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技术
    绵羊肺腺瘤病毒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技术诊断方法分子生物学
    13 浏览2025-06-09 更新pdf0.46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绵羊肺腺瘤病毒核酸斑点杂交检测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结果判定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绵羊肺腺瘤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和相关研究。
    Title:Detection technology of nucleic acid dot blot hybridization for ovine pulmonary adenoma vir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00.99

  • 封面预览

    GBT 34736-2017 绵羊肺腺瘤病毒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技术
  • 拓展解读

    GBT 34736-2017 绵羊肺腺瘤病毒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技术

    绵羊肺腺瘤病(Ovine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OP)是一种由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 JSR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这种疾病对绵羊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开发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GB/T 34736-2017 标准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技术规范。

    技术原理与优势

    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是一种基于核酸分子特异性互补配对原理的检测方法。在该标准中,通过将JSRV特异性探针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再与待测样本中的核酸进行杂交反应,从而实现病毒核酸的检测。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检测方法中存在的假阳性或假阴性问题。

    • 高灵敏度: 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病毒核酸,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高特异性: 探针设计精准,确保仅与目标病毒序列发生反应。
    • 操作便捷: 实验步骤标准化,适合大规模筛查应用。

    实际应用案例

    以某大型牧区为例,在引入GB/T 34736-2017标准后,其绵羊群体的OP病发病率显著下降。通过对数千头绵羊进行定期检测,技术人员成功识别出携带JSRV病毒的个体,并采取隔离措施,有效遏制了疾病的传播。据统计,采用该技术后,牧区每年因OP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了约30%。

    未来展望

    尽管GB/T 34736-2017标准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和推广。一方面,可以结合现代生物信息技术,开发更高效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另一方面,应加强国际间合作,推动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共同应对绵羊肺腺瘤病带来的挑战。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GBT 34733-2017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

    GBT 34739-2017 动物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技术

    GBT 34740-2017 动物狂犬病直接免疫荧光诊断方法

    GBT 34746-2017 犬细小病毒基因分型方法

    GBT 34756-2017 猪轮状病毒病 病毒RT-PCR检测方法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