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农业
  • GBT 34733-2017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

    GBT 34733-2017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检测防治
    17 浏览2025-06-09 更新pdf1.92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测及确诊程序。本文件适用于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诊断和防控。
    Title:Diagnosis Procedure for Cryptocaryon irritans Disease in Marine Fish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 封面预览

    GBT 34733-2017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
  • 拓展解读

    GBT 34733-2017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

    刺激隐核虫病是由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海水鱼类的寄生性疾病。为了规范该疾病的诊断流程,保障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制定了国家标准《GBT 34733-2017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本文将从标准背景、诊断方法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标准背景

    刺激隐核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对海水鱼类养殖构成了重大威胁,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各地在疾病防控中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诊断效率低下和误诊率较高。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诊断规程显得尤为重要。

    • 标准目的:为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提供标准化的诊断依据,提高疾病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适用范围:适用于海水鱼类养殖场、实验室以及相关科研机构。

    二、诊断方法

    根据GBT 34733-2017的规定,刺激隐核虫病的诊断主要采用显微镜检查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两种技术手段。

    • 显微镜检查法:
      • 取患病鱼体表或鳃部组织样本,制备成临时装片。
      •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刺激隐核虫的典型形态特征,如虫体呈卵圆形,具有明显的纤毛环。
    •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 提取病鱼组织中的DNA样本。
      • 通过PCR扩增刺激隐核虫特异性基因序列,并结合电泳分析确认结果。

    上述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案。

    三、实际应用

    GBT 34733-2017自发布以来,在海水鱼类养殖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疾病诊断的效率与准确性。例如,在某大型海水养殖场中,通过实施该标准,成功将刺激隐核虫病的误诊率降低了30%以上,同时缩短了诊断周期,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外,该标准还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技术进步。许多学者基于此标准开发出了更加灵敏和便捷的诊断工具,进一步推动了海水鱼类健康管理体系的完善。

    结论

    GBT 34733-2017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为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显微镜检查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诊断的精确性,又兼顾了操作的简便性。未来,应继续加强对该标准的研究与推广,以更好地服务于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发展。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GBT 34731-2017 暗纹东方鲀 亲鱼和苗种

    GBT 34734-2017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

    GBT 34736-2017 绵羊肺腺瘤病毒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技术

    GBT 34738-2017 蜜蜂囊状幼虫病荧光PCR检测方法

    GBT 34737-2017 蜂巢小甲虫侵害的鉴定方法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