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时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配置原则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通过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的继电保护设计、配置、整定和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lay Protection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Grid Conne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K21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确保分布式电源能够安全、高效地接入电网,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 33982-2017 分布式电源并网继电保护技术规范》。这一标准为分布式电源并网提供了技术指导,旨在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该标准对分布式电源并网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性能以及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继电保护装置需要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能够在发生短路故障时迅速切断故障电流,防止事故扩大。其次,装置需支持多种保护功能,如过流保护、低电压穿越等,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场景。此外,标准还强调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与兼容性,要求其在各种复杂工况下均能正常工作。
以某光伏电站为例,该电站装机容量为50MW,通过10kV线路接入电网。按照GBT 33982-2017的要求,电站安装了先进的微机保护装置。在一次雷击导致的线路短路事件中,保护装置在30毫秒内准确识别故障并切断电流,避免了设备损坏和更大范围的停电事故。这一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该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进步,分布式电源的规模和类型将更加多样化。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GBT 33982-2017的内容,例如增加对新型储能系统的保护措施,优化保护装置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应加强标准的推广与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确保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GBT 33982-2017 分布式电源并网继电保护技术规范》为分布式电源并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其实施不仅提升了电网的安全性,也为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