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能媒体编码中沉浸式音频的编码框架、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基于智能媒体编码标准进行沉浸式音频编码、解码及相关应用的开发与实现。
Title: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telligent media coding - Part 3: Immersive audio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聚焦于TAI 109.3-2023与旧版标准在沉浸式音频编码方面的显著差异,并以“基于场景分析的音频对象提取”这一技术为例,深入解析其在新标准中的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音频对象的提取更多依赖于预设规则和手动标注。然而,在TAI 109.3-2023中,引入了基于场景分析的自动化处理方式。这种方式通过分析音频信号中的频谱特征、时间域特性以及空间分布等多维度信息,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出不同类型的音频对象,如人声、环境音效等。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数据采集: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高质量音频样本,这些样本应涵盖多种场景类型,以便训练模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2. 特征提取:利用傅里叶变换等数学工具从原始音频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频率成分、能量分布等。
3. 机器学习建模:采用深度神经网络等先进算法构建分类器,通过对已知类别音频片段的学习来预测未知片段所属类别。
4. 验证与优化:最后通过交叉验证等方式评估模型性能,并根据结果调整参数直至达到最佳效果。
这种改进不仅提高了音频对象提取的准确性,还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使得沉浸式音频内容制作更加高效便捷。此外,它也为未来开发更为复杂的智能媒体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