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棉花曲叶病毒(CLCV)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样品采集、核酸提取、PCR检测、序列分析及生物学鉴定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棉花曲叶病毒的检疫检验和实验室鉴定。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Cotton Leaf Curl Vir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31791-2015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Virus, CLCuV)检疫鉴定的方法标准。这项标准为农业领域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旨在有效检测和防控棉花曲叶病毒的传播,保护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什么是棉花曲叶病毒? 棉花曲叶病毒是一种由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通过烟粉虱(Bemisia tabaci)等媒介昆虫传播。感染此病毒的棉花植株会出现叶片卷曲、植株矮化、生长迟缓等症状,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因此,及时准确地鉴定病毒并采取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GBT 31791-2015 标准中规定了多种检疫鉴定方法,包括生物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以及血清学检测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检疫鉴定的准确性,为棉花种植区的病毒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以新疆地区为例,作为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曲叶病毒曾一度对该地区的棉花生产造成严重威胁。2018年,新疆某县发现疑似棉花曲叶病毒感染病例后,当地农业部门迅速启动了GBT 31791-2015标准中的检测流程。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确认了病毒的存在,并立即采取了隔离、灭虫等防控措施,成功遏制了疫情扩散,挽回经济损失超过亿元。
GBT 31791-2015 的实施不仅保障了棉花产业的安全,还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优化,这项标准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