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与正常步态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适用于假肢和矫形器领域中涉及正常步态的研究、设计、制造、评估及教学活动。
Title: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 - Terminology - Part 1: Normal gait
中国标准分类号:C42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30660.1-2014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假肢和矫形器的重要文件,其中“正常步态”是核心概念之一。这一标准为假肢和矫形器的设计、制造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正常步态是指人体在无外力干预的情况下,以自然、协调的方式行走的状态。这一标准不仅定义了正常步态的基本特征,还明确了相关术语的规范用法。
在研究正常步态时,步态周期是一个关键概念。步态周期被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支撑相和摆动相。支撑相占整个步态周期的约60%,而摆动相则占40%。这种比例反映了人体在行走时的动态平衡需求。例如,在跑步机上观察健康成年人的步态周期,可以发现其步幅稳定且节奏均匀,这正是正常步态的重要表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正常步态,还需要关注步态的生物力学特性。例如,步态分析仪常用于测量步行速度、步幅长度和步频等参数。研究表明,健康成年人的平均步速约为1.2至1.5米/秒,步幅长度约为70至80厘米。这些数据为假肢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正常步态的研究对假肢和矫形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某假肢制造商通过引入步态分析技术,成功开发了一款仿生踝关节假肢。这款假肢能够模拟正常步态中的支撑相和摆动相,使使用者在行走时更加自然流畅。据数据显示,使用该假肢的用户满意度高达90%以上,显著提高了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GBT 30660.1-2014 中关于正常步态的定义与规范,为假肢和矫形器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步态周期、生物力学特性和实际应用的深入探讨,这一标准为改善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