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乌龙茶佛手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的鲜叶为原料,经过特定工艺加工制成的乌龙茶佛手。
Title:Oolong Tea - Part 7: Foshou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30357.7-2017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乌龙茶分类和质量要求的标准之一,其中第7部分专门针对佛手这一独特的乌龙茶品种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与定义。佛手茶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闻名,是乌龙茶家族中的瑰宝。
佛手茶的名称来源于其叶片形状酷似佛手柑,因此得名。这种茶叶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因其卓越的品质而备受推崇。根据标准,佛手茶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杀青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骤都对最终成品的风味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发酵过程决定了茶叶的氧化程度,从而影响其香气和滋味。
佛手茶的品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金黄明亮等方面。根据标准,优质的佛手茶应具备持久的花果香,入口后回甘明显,且耐泡性强。这些特点使其成为茶艺爱好者和专业品鉴师的心头好。
佛手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在中国南方的茶文化中,佛手茶常被用作待客之礼,象征着主人的热情与尊重。此外,佛手茶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盛誉,是中国出口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经济角度来看,佛手茶的种植和生产为许多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福建省安溪县为例,这里是中国著名的乌龙茶产地之一,佛手茶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据统计,仅2022年,安溪县的佛手茶产量就达到了1000吨以上,产值超过亿元人民币。
综上所述,GBT 30357.7-2017 标准为佛手茶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推动了这一传统茶品的现代化发展。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佛手茶有望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的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