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 Fisch.)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样品采集、症状观察、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进出境检验检疫、国内植物检疫及科研工作中对松疱锈病菌的鉴定。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Cronartium ribicol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松疱锈病菌(Peridermium pini)是一种对松科植物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病原真菌,其传播和扩散可能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为了有效控制松疱锈病菌的传播,中国制定了国家标准《GBT 29587-2013 松疱锈病菌检疫鉴定方法》,为相关检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GBT 29587-2013 标准详细规定了松疱锈病菌的检测步骤、鉴定方法以及样品采集要求。这些内容不仅包括显微镜观察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传统与现代手段,还强调了实验室操作规范和结果分析的重要性。通过这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可以确保检疫工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尽管GBT 29587-2013 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但在实际检疫工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病原菌分布广泛且隐蔽性强,可能导致早期发现困难;此外,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也会影响检测效果。为此,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
以某省林业局为例,自2015年起全面实施GBT 29587-2013 标准以来,该地区松疱锈病菌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累计排查林地面积超过10万公顷,成功阻断了多起潜在的疫情扩散事件。这充分证明了该标准在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总之,《GBT 29587-2013 松疱锈病菌检疫鉴定方法》作为我国森林保护领域的里程碑式文件,不仅填补了技术空白,更为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看到更加完善的检疫体系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