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百合、马蹄莲、唐菖蒲种球采后处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本文件适用于百合、马蹄莲、唐菖蒲种球的采后处理及贮藏运输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st-harvest Treatment of Bulbs of Lily, Zantedeschia and Gladiol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8681-2012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百合、马蹄莲和唐菖蒲种球采后处理的技术规程。这一标准旨在规范这三种重要花卉种球的采后处理流程,确保其品质稳定性和种植成功率,从而推动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百合、马蹄莲和唐菖蒲是全球范围内广泛栽培的重要切花品种,其种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花卉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科学合理的采后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该规程涵盖了从种球采收、分级、清洗、消毒到贮藏的全过程,为生产者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
种球的采收时间直接影响其休眠期的长短及后续的生长发育。根据规程,百合种球的最佳采收时间为地上部分完全枯黄时;马蹄莲则需在其叶片开始变黄但未完全枯萎时采收;而唐菖蒲则应在花序枯萎后采收。
种球表面可能携带病菌或虫害,因此清洗和消毒是采后处理的关键步骤。规程推荐使用清水冲洗种球表面的泥土和杂质,并采用0.5%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
实际操作中,某花卉生产基地通过严格执行这一规程,显著降低了种球腐烂率,使种球的存活率提高了约15%。这种科学的处理方式不仅保障了种球的质量,还大幅提升了种植效益。
种球的贮藏环境对其保存至关重要。规程建议将种球置于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85%-90%的环境中。此外,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高温和高湿条件,以防止种球发芽或腐烂。
例如,某大型花卉企业通过优化贮藏条件,成功将种球的贮藏期延长至8个月以上,为跨季节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GBT 28681-2012为百合、马蹄莲和唐菖蒲种球的采后处理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对于提升花卉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