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 mangiferaeindicae)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样品采集、检测步骤、鉴定依据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芒果及其相关产品的细菌性黑斑病菌检疫和鉴定工作。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Xanthomonas citri subsp. mangiferaeindicae in Mang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8094-2011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检疫鉴定的重要文件,其核心在于规范和指导对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的检测与鉴定流程。这种病菌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植物病原体,能够导致芒果果实出现黑色斑点,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出口贸易。因此,准确、快速地识别病菌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关键。
病菌的危害与传播途径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主要通过雨水飞溅、昆虫传播以及工具污染等方式扩散。一旦感染,果实表面会出现凹陷的黑褐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腐烂。据统计,在某些芒果产区,因该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可高达30%以上。此外,由于国际检疫法规的严格要求,病菌的存在可能直接导致芒果出口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检疫鉴定方法
GBT 28094-2011 提供了详细的检疫鉴定步骤,包括样品采集、分离培养、显微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环节。这些方法不仅能够确认病菌的存在,还能帮助追踪其来源,为后续防控提供依据。
实际应用案例
以某大型芒果出口企业为例,该企业在一次出口检验中发现部分果实存在疑似病害症状。通过采用GBT 28094-2011 的鉴定方法,技术人员成功分离并确认了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的存在。随后,企业立即采取措施,对果园进行全面消毒,并改进采收后的处理流程,最终避免了更大规模的疫情爆发,同时也顺利通过了出口检疫。
综上所述,GBT 28094-2011 标准在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的检疫鉴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操作指南,还为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了技术支持,有效保护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国际贸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