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测定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原铝生产用炭素材料中煤沥青的喹啉不溶物含量测定。
Title:Aluminium production carbon materials - Coal tar pitch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quinoline insolubles cont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H65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6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6930.4-2011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原铝生产用炭素材料的技术规范,其中第四部分专门针对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QI)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喹啉不溶物是衡量煤沥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炭素材料的导电性、耐热性和机械强度等性能。这项标准的制定不仅为煤沥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还对提高原铝生产的效率和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喹啉不溶物是指煤沥青在特定条件下溶解于喹啉后无法被过滤出来的固体残留物。这一指标能够反映煤沥青中高分子缩合物的含量,而这些物质对于炭素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例如,在电解铝工业中,炭素阳极需要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抗腐蚀能力,因此其原料煤沥青中的喹啉不溶物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果喹啉不溶物含量过高,会导致炭素材料的孔隙率下降,影响其导电性能;反之,含量过低则可能使材料强度不足,容易发生断裂。
根据GBT 26930.4-2011的规定,测定喹啉不溶物的具体步骤如下: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相关企业的质量检测工作中。
某大型电解铝企业曾因煤沥青原料中喹啉不溶物含量超标导致阳极损耗加剧,每年因此增加数百万元的成本支出。在引入GBT 26930.4-2011标准后,该企业加强了对煤沥青供应商的选择,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定期检测原材料质量。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阳极使用寿命显著提升,年均节约成本超过千万元。这充分证明了该标准在实际生产中的巨大价值。
综上所述,GBT 26930.4-2011标准为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权威指导,有助于保障原铝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行业需求变化,我们期待更多类似的标准出台,推动整个产业链向着更加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