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噻嗪酮原药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由噻嗪酮及其生产中产生的杂质组成的噻嗪酮原药。
Title:Thiazuron technical material
中国标准分类号:C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4756-2009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噻嗪酮原药的技术规范。噻嗪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稻飞虱等害虫。这项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噻嗪酮原药的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噻嗪酮原药的核心作用在于其高效的杀虫性能。它通过抑制昆虫的神经传导系统,达到快速杀灭害虫的效果。这一特性使得噻嗪酮成为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化学制剂之一。然而,为了保障其在农业中的安全应用,国家标准对其纯度、杂质含量以及物理化学性质提出了严格要求。
根据 GBT 24756-2009 的规定,噻嗪酮原药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水分含量、pH值范围以及悬浮率等。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例如,有效成分含量需达到一定标准,以确保其杀虫能力;而水分含量过高可能导致产品变质,影响储存稳定性。
此外,该标准还详细规定了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电导率法用于测定pH值等。这些科学严谨的方法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
噻嗪酮原药的实际应用中,其高效性和经济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例如,在水稻种植区,噻嗪酮被大量用于防治稻飞虱,这种害虫对水稻产量具有极大威胁。据统计,合理使用噻嗪酮可以将稻飞虱的危害降低80%以上,从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噻嗪酮的使用也面临挑战。一方面,过量使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残留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为此,农业生产者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操作,同时探索更加环保的施用方式,如采用缓释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GBT 24756-2009 标准不仅规范了噻嗪酮原药的生产质量,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信噻嗪酮的应用将更加高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