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特性要求、功能设计和操作规程,以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本文件适用于在建筑物中安装的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在火灾情况下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和维护。
Title:Characteristics of lifts in case of fire
中国标准分类号:K1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根据GBT 24479-2009
标准,火灾情况下电梯特性的实施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然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优化流程和调整策略来实现灵活性,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将建筑划分为多个独立区域,每个区域配备独立的电梯控制系统。在火灾发生时,仅需关闭受影响区域的电梯,避免全楼停运,减少经济损失。
采用多级传感器系统,区分轻微火警与严重火警。轻微火警时,仅触发局部响应,如关闭特定楼层电梯,而非全面停运。
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备用电源分配,优先保障关键区域(如消防通道)的电梯运行,而非平均分配电力资源。
利用远程监控平台实时掌握电梯状态,通过集中调度减少人工干预,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电梯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快速更换故障模块,缩短维修时间并降低维护成本。
开发多种操作模式,例如“疏散模式”、“消防模式”等,根据不同场景灵活切换,提高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评估不同方案的实际效果,不断优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基于历史数据分析电梯故障频率和分布规律,提前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降低突发故障概率。
在多栋建筑间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当某栋建筑电梯因火灾停运时,可临时借用邻近建筑的备用电梯。
通过标识和广播提醒,引导用户在火灾情况下优先选择楼梯,减轻电梯系统的负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